跨届大侠
- 积分
- 10031
- 威望
- 4406
- 贡献
- 3613
- 兑换币
- 1840
- 注册时间
- 2010-10-14
- 在线时间
- 1006 小时
|
年复一年,届复一届!昔日里还在论坛询三问四的菜鸟经过一届比赛,就基本上成长起来了。学习了,进步了,成就了,他们也从论坛隐退了。
看到论坛里注入一批新生力量,每个关注论坛的人,关注飞思卡尔的人的,都为之高兴;但同时我们也在呼吁,成长起来的高手们,愿你们不要离去,奉献出自己的知识,为新一批车友们传道授业解惑!这也是智能车论坛的精髓,愿一届传一届,竞赛才会办得越来越有质量,论坛才会越办越好!
DEMOK不才,今天愿意结合自己的经验帮新手分析下,做智能车到底需要准备哪些方面,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首先感谢卓老师、邵老师等所有为智能车做出贡献的老师们!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真的是融合了各科知识且极其考验学生的一门赛事,它能出现在我们中间,而且能够参加到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的同学们,你们真的是荣幸了。渐渐地你们会体会到我说这句话的含义的,总之一句话,做好智能车竞赛,你将受益无穷!
做智能车需要准备几个方面,DEMOK总结了三个方面----软件、硬件和机械:
先说硬件方面:用人体做个比方,硬件好像就是身体上你实实在在看的到的部件,比如你的脚、手、眼睛,头等。直接的说,做车你至少需要核心板、电机驱动板、传感器板已经包含电源处理已经各个接口的模板。其中,核心板是必不可少的,官方也指定了能用的核心板的型号(在这里不得不赞下老外生产的MCU功能很好很强大);是核心板不是开发板,自己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体积和接口,可以自己设计,网上有现成的模块,都比较稳定。另外,电机驱动板也是不可或缺的,在经历了几届比赛后,对于电机驱动的选择,有多种方案,就其中一种来说我个人认为33886已经被淘汰了,光看内阻120mΩ,就大得吓人;有人选择并联多块,但是由于片子本身参数不一致,经常出现一个问题是有一片很烫,其他的片子没什么反映,这是因为不能均流造成的结果;其实撇去33886还是有很多驱动模块的,选择内阻小功耗小的,否则电池的能量都去驱动上发热去了,没多少输出。然后,传感器板子是需要精心打造的,光电电磁摄像头的传感器选择什么,怎么排列布局,是要在前期经过测试实验的,针对不同的车模不同的环境,不一定沿用老一套就实用,实践才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我个人认为硬件部分,这里才是最关键的地方,硬件设计人员要和软件处理人员时刻做好沟通。最好,是一个母板的设计,说完所有,你发现还没有电源处理部分,对于电源管理,我想大家还是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去做处理,一定要保证电源的稳定性,不会对传感器和MCU的工作造成影响;还要留下必要的接口,比如人机交互接口,传感器,驱动接口,单片机接口等等方便调试。为了追求体积和重量的轻便化,有的人会把单片机、驱动以及电源管理部分做在一块板子上,这样未必不是一种好方法,但是我要建议大家,一定要把隔离做好,防止各个模块的干扰,否则到后来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再说机械方面:一个组里面有一个机械能手,你们组离成功不远了。有的组在做到后面,软件和硬件都做得不错,可是速度就是提不上去,问题不在其他方面,就是机械问题。每年在车模上都会有些不尽如人意的毛病,在规则允许的前提下,是可以修改结构的。比如说改变舵机位置,增大扭矩提高响应速度;传感器的高度及稳定性的设计,还有一些连接结构的设计,都会影响到车身的速度。对于机械,我不是专业,也不多说,但是这个问题是必须要面对的,当速度起不来的时候,不要一味去调软件参数了,或许给车模动动手术,就是一种不同的效果了。
最后说软件方面:软件就好比一个人的大脑,是车的灵魂所在。在做车的过程中,也许软件是最花时间的。一个软件高手,所有的实验必须做一次,从最底层的单片机模块处理,到后来单片机程序的综合,再到后来传感器应用,直到整车调试,每一个环节你必须非常清楚,注意细节,常做札记。单片机的应用相对时容易的,半个月一个月时间你就能上手,资料论坛上都有,最关键的是传感器的应用,这个需要软件设计人员花些时间去巧妙应用。详细地说,软件包含哪些方面的设计呢:舵机的处理,电机的处理(闭环控制)、传感器的处理(起始线、十字线、各种弯道、目前还有虚线)、人机界面的处理等等。
几个方面中我认为重要的都强调了,当然有不全面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最后,一个团队要成长,必须合作,以一人之力撑一个队是走不了多远的,大家切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