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ydes 于 2015-12-11 19:32 编辑
第十一届智能车大赛规则小侃之比赛公平
最近卓老师带头写了很多“曾经的十年”的文章,的确智能车已经有十年了,十年是一个人的最好的日子,我们却给了智能车。难怪大家都这样不能忘怀,这个大家包括我们亲爱的卓大大这样的组委会以及秘书处成员;包括各个学校的带队老师;包括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长学姐们,包括仍然在实验室奋斗的参赛队员们;包括好奇智能车魅力跃跃欲试的同学们,当然也包括这么多从智能车起步创业的创业者们。我想,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勒特,一千个智能车相关者有一千个割舍不下的感情及回忆。
今年除了智能车是个新起点,其实仍然有一件事情让大家久久不能释怀,那就是飞思卡尔没了,那个飞思卡尔智能车的飞思卡尔没有了,其实公司分分合合是长久之事,但是飞思卡尔其实赋予的是我们的一种特殊的感情,不是么?我觉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半导体公司的名称,更多的是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回忆,是的,看见那张正在拆牌子的照片,内心在疼。有点那个毕业离别的伤感。
十一届比赛来了,是的,她有个新名字,“恩智浦杯”智能车大赛,加上今年规则又有了较大的改变,特别有种孩子突然送人了,担心后妈是否能照顾的好的感觉,会不会比赛发生大的变化?会不会大家不再参加?会不会让这个比赛失去了之前的样子?会不会很多很多......
所以这几天我好好的看了看新出来的规则,特别想从里面读出来些什么,也给我这份忐忑的心放下块石头。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一直有个疑问,比赛好好的,干嘛老去变化规则,干嘛老去折腾。其实一句话:为了公平;作为制定规则的秘书处就是想着办法让比赛更公平,其实这个也是我们参加这个比赛的初衷。我记得原来我的导师极力倡导我们参加这个比赛,因为之前他带队参加过机械创新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大赛等等。他说只有这个比赛让他坚持了这么久,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这个比赛是他觉得最公平的竞赛,因为没有评委。我不理解,他说有评委就有名牌大学,985,211以及普通院校之分了,按照份额,好学校怎么都有些拿奖的名额吧。最后一句“这个是继高考以后我们能名牌大学学生一绝高下的不多的机会”彻底征服了我,所以智能车就成为了我大学中最重视的学习了。我想这个也是很多参赛队员和老师热衷于智能车大赛的关键因素吧。
那么今年规则这样弄,跟公平又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两天我反复琢磨,我觉得今年比赛的规则改变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公平。
第一,增加参赛组别,让一个学校更多的组别能够参加,解决校内淘汰的不公平。我记得我们学校都会举办校内赛,几个学院为了参加预赛的机会生死相搏,最后胜者去参加区赛,多么惨烈,当然我第一次参加时在武科大比赛,当时因为区赛成绩落后于其他院系,直接无缘国赛。乖乖的回去补考,想想也是伤感,今年最大的变化主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加入了三个组别,包括信标组,电轨组以及节能组以及双车追逐。让更多的人可以报名,能力强可以报难度大的组别。
第二,增加比较难的组别,让智能车难度分层,让智能车比赛更有活力,解决比赛公平性。智能车比赛发展遇到瓶颈的最大障碍就是老牌强队,老牌强队长期霸占比赛前几名,每年固定来割麦子。该拿的奖拿完,该拿的奖金拿完,大多数铩羽而归。今年增加了双车追逐,信标以及节能组就是为了给老牌强队去挑战用的,如果是真英雄,那么这些组别中我们见,如果这些组都搞不定,那就不要说实力强,估计也就是在啃往届学长的老本。
第三,开放单片机选择,削弱商家支持,让比赛更公平。这届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单片机完全开放,一个车可以使用多个单片机,目的让创意更多,尤其减少对系统板以及其他模块的依赖。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增强自主学习。当然,之前有些商家卖整车,这招对卖整车也是有极大的限制(蓝宙没有卖整车,公司有明文规定,只做教学系统)。
第四,加入了出边界的裁判系统,一方面在比赛中加入泡沫块,一旦轮子装上就死掉,另外一方面,就是在赛道边缘加入铁丝,车身本身加检测铁丝的模块,比赛时加装上,碰见铁丝就响,彻底的告别裁判举旗的人为因素。同时也节约了比赛的时间,最重要的当然是公平。--
从这些方面我认为,今年新的规则的变化,第一点就体现在公平上,只有公平才能让这个比赛持续进行,这个比赛的魂也就得以保持,从这个方面来看,不过智能车给那个后妈,看来魂不丢才是首要的,我想,今年的比赛改革虽然有些艰难,但是肯定会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比赛也会越来越火,所以我继续看好智能车比赛,继续支持智能车比赛。当然我也会在后面继续来详细的解读这个规则,从举办比赛的成本,参赛成本以及比赛场地限制等等去做更加详细的分析,当然这个只为个人见解不代表公司也不代表组委会的意思。仅供大家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