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制作
标题:
用XS128控制智能车舵机Futaba S3010的源代码
[打印本页]
作者:
chiusir
时间:
2009-3-8 21:26
标题:
用XS128控制智能车舵机Futaba S3010的源代码
本帖最后由 chiusir 于 2009-3-8 21:28 编辑
演示程序使用说明:
本程序用来控制智能车舵机Futaba S3010的,PWM0输出方波周期是20毫秒,操作方法:
左方向键:舵机左转
右方向键:舵机右转
向上键: 舵机极右
向下键: 舵机极左
OK/ESC: 舵机摆正
1.插上液晶屏到LCD接口;
2.插上DC5V电源并打开开关;
3.然后出现龙丘LOGO;
4.液晶屏上显示:DTY:xxxx为PWM的duty circle值。
5.没有开发板可以把串口速率设置为9600,通过PC键盘的"u","d","o","c","r"和"l"进行舵机的方向控制。
本程序经过实际测试验证,完全可以应用到智能车控制中去!
龙丘 2009/03/08
用XS128控制智能车舵机Futaba S3010的源代码:
XStestrudder.rar
作者:
kanlang
时间:
2009-3-9 11:26
好东西 新手很有用
作者:
zhangsq32@126
时间:
2009-3-9 14:25
谢谢!!!!
作者:
chiusir
时间:
2009-3-10 18:37
NO THANKS!
作者:
dalefang
时间:
2009-3-17 08:52
收藏着。多谢
作者:
yangyong1011
时间:
2009-4-17 17:41
谢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13673123373
时间:
2009-4-18 12:46
分享了!
作者:
xbsf-写轮眼
时间:
2009-4-22 17:08
浏览!
作者:
yangbenhe
时间:
2009-5-31 22:53
代码在哪里啊?。。。。。
作者:
yangbenhe
时间:
2009-5-31 22:59
找到了,不好意思。。。
作者:
lhl3108003039
时间:
2009-11-6 23:28
GOOD !!!!!1
作者:
Cedar
时间:
2009-11-29 09:54
分享了啊
作者:
极意旋风
时间:
2010-3-11 20:44
收了!谢谢
作者:
hellodede
时间:
2010-3-12 16:53
ding
作者:
szcszc55
时间:
2010-3-12 19: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hirley_06
时间:
2010-4-14 13:24
kankan
作者:
张瑜
时间:
2010-4-14 17:38
hao
作者:
素情王子
时间:
2010-6-15 11:55
谢谢了
作者:
ed110
时间:
2010-7-15 17:35
谢谢楼主
作者:
bind1840
时间:
2011-1-11 17:35
谢谢!
作者:
justfrog
时间:
2011-1-17 21:37
3ks
作者:
455576750
时间:
2011-3-10 11:01
马克
作者:
tsacy
时间:
2011-3-16 17:19
作者:
loading……
时间:
2012-7-10 10:24
你麻痹
作者:
叶子一哥
时间:
2012-8-18 11:02
作者:
国华
时间:
2012-8-18 12:39
谢谢啊
作者:
774960834
时间:
2012-8-24 17:08
hao
作者:
774960834
时间:
2012-8-24 17:08
作者:
可欣
时间:
2012-12-5 00:26
好
作者:
红绿灯
时间:
2013-5-8 20:03
有用
作者:
3009
时间:
2013-7-20 09:06
顶你
作者:
中华旺仔
时间:
2013-12-3 15:52
作者:
chiusir
时间:
2014-1-25 11:12
很久以前的东西了。。。
作者:
superspeedcar
时间:
2014-2-28 08:42
楼主,有今年c组的整车程序吗
作者:
锦邵伽
时间:
2014-5-29 08:51
宝贝啊顶一个
作者:
冬菇酱
时间:
2014-12-2 16:50
请问这个小键盘控制电脑键盘可以嘛?我烧进去发现键盘控制不了...那怎么控制舵机向左向右转呢...
作者:
tankflower
时间:
2016-11-15 21:27
宝贝啊顶一个
作者:
JeverZ
时间:
2017-3-6 16:47
谢谢谢谢!!!!!!!!!!!!!!!!!!!!!!!!!!!!!!!!!!!!!!!!!!
欢迎光临 智能车制作 (http://111.231.132.190/)
Powered by Discuz! X3.2